如何理解抗疲劳制造技术?仅于制造加工过程而言,抗疲劳制造技术指的是在不改变零件的材料和截面尺寸的先决条件下,通过制造工艺过程,去改变材料的组织性能,改变应力分布状态来实现增强零件疲劳寿命的目的。
但从零件形成的全过程来思考,材料本身的耐疲劳性能,设计过程中参数优化及应力、应变分析,零件的正确、科学使用,对耐疲劳性能均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抗疲劳制造技术的完整概念应该包括材料工程、设计工程、工艺制造和现场应用的全过程。
现实中正常使用失效的精密轴承,其损坏多数如上所述,即接触表面疲劳,而三种疲劳失效类型又以次表面起源型疲劳最为常见,ASO281和ISO281/amd.2推荐的精密轴承寿命计算方法就是以次表面起源型疲劳为基础推算出的。机械构件的抗疲劳失效在生 产过程中进行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出发点如下:
(1)高可靠度要求的机械产品寿命常遭受到疲劳失效的制约,引起重大安全事故,如航空机械、桥梁、风电设备等应用中的结构件。
(2)疲劳是某些机械基础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如齿轮、精密轴承、铁路轮轨等,而这些基础件不但使用广泛,并且对整个机械系统(传动与支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
(3)从经济规模看,我国经济规模占世界比重大,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却较弱。大而不强的因素有很多,就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寿命低是重要因素之一。
(4 )研究和发展基础构件的抗疲劳制造技术将合理有效地促进“由大变强”的过程,是提升质量、节约资源的重大技术措施。
(本文部分数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途,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